close

*親師園地*

各位親愛的家長,首先感謝您們在月初家長會的熱情參與,雖然會議時間沒有很長,但您們的參與對我及孩子們來說,都是非常大的支持力量。

    我記得小學時的導師都是「包山包海」全能型的老師,有的要包國語、數學、社會,更強的連自然、美術、音樂都包。上國中後,我的爸媽告訴我,國中導師和小學不同,他們都有自己專精的科目,而我得自己學會獨立負責,因為老師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包山包海的什麼都管、什麼都顧,老師也沒有義務像個褓母似的,督促我完成每一個應盡的責任。上高中、上大學之後,這感覺更是明顯。

    於是在我正式擔任導師之後,這個問題就一直在我腦中反覆盤旋。我常想:如果我不要每天早上檢查各科作業,那我是不是就不會知道誰沒寫作業,我也不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盯著他完成,或是打電話通知他的家長?請家長協助一定要檢查?如果我把教室秩序的管理權交給每節課的任課老師,那我是不是就不用有事沒事跑去偷看哪些孩子上課在放空?哪些孩子上課在吵鬧?如果我不要管學生英單有沒有到達標準,解釋有沒有背熟,那我是不是就可以在禮拜五的時候準時下班?悠閒地去吃個飯,或是打打球運動一下?反正,我不用為他們的未來負責;反正,我應該以我自己的身體健康為優先;反正……

    每當看到孩子作業沒寫、罰寫沒抄、上課吵鬧、考試沒過的時候,這些問題,又會再一次地浮現在我的心中。然而每一次我的選擇都是,如果這件事對學生有益,那麼就算我再累再忙,我也要堅持如此做!我努力做個負責任的老師,盼望能成為孩子們的榜樣。更甚者,有時我連我分外的事都一起包回來做,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,只要我們有能力,多扛一點責任,多吃一點苦,多累一點,只要有意義,有什麼關係?

    每天早上我都會請排長協助檢查孩子們當天應交的作業是否完成?很抱歉我必須誠懇地向您們報告,一直以來,完成度最差,作業沒寫沒帶最嚴重的那天,就是「放假後回來的那一天」。我相信作業量絕對沒有多到孩子必須不吃不喝、廢寢忘食地拚命才能如期完成。關鍵常常是在時間的安排與運用,以及責任感的有或無。

    學生時代最常聽到爸媽告訴我們:「要先苦後甘,不要先甘後苦。」翻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,先把作業寫完考試讀完,再安安心心地去從事休閒娛樂,舉凡運動、閱讀、旅遊踏青都是非常OK的。但若是順序顛倒,先享樂、先玩樂,然後等到筋疲力盡、精神不濟在來寫功課、再來準備考試,可以想像那樣的效果會有多麼地差?多麼地沒有效率?考試或作業的分數,會有多麼地難看?也正因為這個緣故,每當我問作業不見,或是書放在學校忘了帶回家的孩子:「什麼時候發現的?」他們總會告訴我:「昨天晚上。」昨天晚上,原來一直到昨天晚上才打算開始寫作業;昨天晚上,原來一直到昨天晚上才發現東西沒帶。

    每天早上七點半前到學校上班,晚上常常快九點才離開。能拿來陪伴我兒子的時間不多,除了每天早上幫他換尿布、換衣服時的講話,再來就是他等著我下班回家和他抱抱、幫他洗澡。假日,是我最珍惜,能和孩子相處的寶貴時光。所以,請原諒我無法在假日到大家的家裡,一一盯著孩子完成作業、準備考試,我必須慚愧地把這份責任與任務託付給您們。我相信,透過老師、家長在學校與家裡的陪伴與督促下,一定能幫助孩子們成為一個懂得安排時間,然後負責任的人!未來,他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,決定權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。由衷地盼望他們都能學會選擇!也學會負責

*給孩子們的叮嚀*

親愛的孩子們,又是個忙碌又緊湊的月份,而這次我,除了身體的疲憊,心理的,更是加倍。每天當我請排長檢查作業時,我的心裡都很掙扎,因為如果發現有人不負責任,那我會很不開心、心情會受影響。但若我不檢查,又覺得這樣自己不像是個負責任的老師。於是在檢查與不檢查之間,總是讓我無奈又怕受傷害。

    在你們心中,我是個負責任的老師嗎?因為我常想,是不是我沒有做好榜樣,以至於你們不懂責任感的重要?但一個禮拜留兩天晚自習陪你們,每週五更是無條件地陪要補考、罰抄的同學加無薪班,有時還得把永祈接過來「陪我」陪你們,更遑論多準備的社會和自然練習卷,我做的,你們有看到嗎?

    我很喜歡當「導師」,或者應該說,在所有和老師有關的職務中,我最愛的,就是「導師」。因為導師能真實地參與學生的成長,陪著學生經歷大小活動,然後深刻的體會與感受,每一個學生不同的進步與改變。當然,我也知道,愈是用心,愈容易傷心。

    我很珍惜和你們相處的時間,相較於國小總共有六年,國中只有短短的三年。我真心地期望若干年後,當我們再一次回想信班的生活點滴,我會想起我們曾經一起贏得的榮譽,我們一起拚來的獎狀,或是誰發生了什麼樣的趣事。而不是我在罵人,而你們在被我罵……

    最完美的師生相處情況是:老師認真用心地帶班,幫助學生在課業與心智上都不斷長大;學生用功負責地努力,確實地準備考試與按時地完成作業。當然,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,於是當學生功課忘記帶、考試書沒帶回家,在老師好聲好氣地口頭叮嚀後,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?!有嗎?沒人喜歡被罵,包含我自己,但當我好好說,百般容忍之後,得到的回饋是什麼?有人一早來學校不是趕快溫習早上要考的小考,或是幫忙辛苦的幹部當「榮譽值日生」,而是拿出沒寫的作業開始向人要答案來抄,要不到的,就亂猜。為了逃避沒寫作業的處罰,結果犯了更嚴重的錯誤──「不誠實」,愧對老大一直貼在黑板上的「相信」。

    我喜歡相信人我更喜歡被相信。當你們遇到困難來找我尋求幫忙時,我會很開心,因為我知道,你們相信我。同樣地,當我發下我額外幫你們印製的練習卷時,我也很開心,因為我知道,你們值得我相信,你們會用心地去訂正、去看解析,只要有一個人願意,那麼這麼做,就充滿意義!

    「先苦後甘」和「先甘後苦」到底孰好孰壞其實我不知道標準答案,畢竟只要在我每天早上檢查作業時,你能完整地繳交所有該繳交的作業、通知單、成績單等,那麼,你就稱的上是負責。或許你會問,為什麼用「稱的上」,而不是「很負責」?因為我無法知道過程中,每個人是否認真盡力?寫功課遇到不會的時候,會認真地去翻書查資料?還是用應付的心態填上ABCD?所以有時候,那些「表面上」看起來有負責的人,會在作業批改後,現出原形,然後才坦承,其實他沒有真正的負責。

負責任很難嗎?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,負責任的人,通常都很會安排自己的時間。當我們將所需完成的事羅列完成,然後安排好先後次序,這樣不但做起來可以有條不紊,更可以減少漏寫或忘了帶的事情發生。

負責任會快樂嗎?說老實話,為了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,我常常生氣與失望。為了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,每隔兩週我就會發下平時成績單(許多班級從來不發),在製作的過程中,我得一一催促或詢問小老師,為什麼有人缺成績?為什麼有人的成績欄是空的?我猜如果我不要雞婆地去詢問、去催促,那麼老師最後一定會以0分收場,而我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,為什麼?因為「不負責任」!說真的我幾乎都在催跟數學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科目,例如生物筆記、地理罰抄、國文補考,上學期我甚至連音樂報告都催過!

有一天,我們都會畢業,我們都會忘了誰哪次作業沒有寫?誰哪次考了第幾名?誰某次小考考了幾分?但我們都不會忘了,我們是什麼樣的「人」。能力多的人,承擔較多的責任,他們可能會擔任幹部,他們可能會成為老師的幫手;能力尚不足的人,需要努力學習承擔責任,從認真完成作業、確實準備考試,甚至是好好把值日生當好這種小事做起。

    不少同學之所以還沒有收起國小時的童心,將狀態設定為國中的進化模式,好好努力用功,原因就在於,他們不知道,究竟為什麼要讀書?

    曾經在著名的《康健雜誌》的某篇文章看到一段話:

    有一個傻瓜逛街時肚子餓,他就在路邊買了一個麵包,吃了之後,還是餓,就買了第二個麵包,可是還是餓餓的,就吃了第三個麵包,肚子總算飽了,於是他覺得很可惜的說:「早知道買這第三個麵包就好了,前面二個都浪費了,因為前面二個都沒辦法讓我吃飽!」

    看了這個笑話,我們會取笑那個傻瓜真是笨啊!不是第三個麵包讓他飽的,而是累積了前面二個麵包的能量,才使得他碰到的第三個麵包讓他有吃飽的感覺。能力也一樣,我們要從基礎知識慢慢累積,就像打球反覆練一些基本動作一樣,在中學時所讀所學的,都還算是認識我們這個世界,包括宇宙萬物的自然知識以及人文、藝術、歷史、法律、制度等等人類架構出的文明成果的最基本知識。在人生路途上,也許沒有機會直接用到這些基本知識,就像第一個第二個麵包沒辦法達成我們吃飽的目標,但是往後真正用得上的能力(第三個麵包)還是必須經由我們的基本能力而發展……

    懂了嗎?有一天我們都會長大,我們都會出社會,我們都希望能選一個自己有興趣、想做的工作來努力、來維生,然後藉由所得到的收入,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。而之所以能擁有這樣的「選擇權」,是因為過去所付出的努力、所犧牲的時間,以及所堅持的負責任。

    每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血淚奮鬥史,在那些光鮮亮麗的外表之前,我相信他們一定也都做足了努力。再優秀的廚師,一定是從洗碗開始磨練;再著名的演奏家,一定是從單音開始慢慢學起;再偉大的書法家,一定是先從磨墨開始培養心性。唯有腳踏實地的勇敢承接挑戰,未來才有機會成為夢想的實踐者!

    不要妄自菲薄,也不要看輕自己,親愛的孩子你才國一,只要你願意積極,只要你肯勤勞,你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成長,你還有很多空間可以進步。別忘了,你擁有比別人更強的信念與力量──「相信」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ai-En Huang 的頭像
    Huai-En Huang

    神的孩子~全才Joshua

    Huai-En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